公开双标?欧洲监管质疑美国救助硅谷银行必要性

美国对硅谷银行的救助行为,正引起一些欧洲决策者的愤怒。在他们看来,过去欧洲遭遇类似的银行危机时,美国方面曾经反对政府出面救助,然而在硅谷银行问题上,他们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行为。并且,这种救助的结果可能是穷人为富人买单。

为应对硅谷银行引发的危机,3月13日,美联储公布名为“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的工具。该计划将确保持有美国国债或政府支持的房贷债券等安全资产的银行可以把这类资产抵押给美联储,换取使用期限最长一年的现金,这将帮助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银行快速获取资金。

此外,硅谷银行所有的储户资金还得到了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特别担保。即便储户的账户余额高于法律规定的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上限,他们的存款依然可以获得全额保障。

美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救助硅谷银行对于维持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欧洲对此却抱有不同的看法。

尽管欧洲央行为首的欧洲金融监管部门并未对此公开表态,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部分最高决策者对于美国政府出面保全储户存款的行为感到愤怒,并对美国破坏全球金融秩序的行为表达了担忧。

一位欧元区的高级官员对于美国当局“彻头彻尾的无能”表示震惊,并认为美国的救助行为正在破坏全球金融监管秩序。

图片[1]-公开双标?欧洲监管质疑美国救助硅谷银行必要性-爱国者网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对金融监管及预防系统性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监管体制及框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22年起正式生效的巴塞尔协议III便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重要标志。

巴塞尔协议III最初于2010年出台,但是在此后经历了多轮修订。最终于2017年12月7日正式公布。

在协议中,全球央行对于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管理,高管责任,信息透明等领域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就统一监管形成了共识。

同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制定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旨在识别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银行,并根据其风险贡献确定适当的监管措施和附加资本要求。

这些银行被认为对全球金融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力,因此需要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监督,这也代表他们在遭遇危机时将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第一时间救助。

近期遭遇困境的瑞士信贷正是巴塞尔协议中全球系统性重要的30家金融机构之一。

在遭遇冲击后,瑞士央行公布了一项计划,向瑞士信贷注资500亿瑞士法郎(约合540亿美元)。

图片[2]-公开双标?欧洲监管质疑美国救助硅谷银行必要性-爱国者网
资料图:瑞士信贷

而硅谷银行作为美国一家地方性银行,并非巴塞尔名单上的全球性重要银行,也不是美国本土监管下的系统性重要银行。

因此当硅谷银行危机发生时,欧洲的监管人士普遍预计美国不会出手纾困。

然而美国实际的操作让他们大跌眼镜。

他们一边声称硅谷银行体量较小,不会重蹈2008年覆辙引发雷曼时刻,另一边却使用“系统性风险例外”条款,将硅谷银行的储户保护了下来。

对于欧洲监管人士而言,硅谷银行事件正是2017年意大利银行危机的翻版。

2017年,意大利的两家中小银行维琴察人民银行(Banca Popolare di Vicenza)和威尼托银行(Veneto Banca)因存在大量的债务违约而被欧洲央行发出破产警告。

当时这两家银行的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非常高,财务状况十分脆弱,且缺乏足够的现金流支持。

意大利政府迅速宣布了救助这两家银行的计划。两家银行的债务和不良资产将被清算,良性资产则由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收购。

为了顺利推进收购事项,意大利财政部紧急拨款500万欧元,随后拨款52亿欧元救助金,并承诺提供最多170亿欧元资金,成为欧洲最大的银行救助方案。

和硅谷银行事件类似,意大利政府承诺全额保护了所有储户的存款。

图片[3]-公开双标?欧洲监管质疑美国救助硅谷银行必要性-爱国者网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对于这个欧洲版硅谷银行事件,美国对于意大利的救助行为普遍抱有负面看法。

美国《华尔街日报》当时就曾撰文表示:“这是一次意大利特色式的纾困,尽管这两家银行并非系统性重要,意大利政府依然火线出手进行救助,政府假破产真兜底的行为将为投资者们传递一个错误信号,也就是只要涉及的普通投资者及储户足够多,政府便有可能为你兜底买单。”

而当美国选择救助同样非系统性重要的硅谷银行时,美国监管部门和媒体反而大肆强调此举对于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发了市场人士的强烈质疑。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监管专家Nicolas Véron对此评论表示:”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救助硅谷银行无异于用大锤打死一只苍蝇。”

Véron补充说,指定硅谷银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是一个“非常有问题”的决定,这将为进一步救助无保险的存款创造危险的先例。

一位欧元区高级官员表示:“尽管美国监管部门支持不对非系统性重要银行进行纾困,但是你总是对某人具有系统性。”

另一位曾帮助谈判全球银行解决标准的英国前高级政策制定者将对硅谷银行的处理方式描述为一场 “灾难”。

2008年的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于处理银行倒闭问题的思考。各国决策者们讨论巴塞尔协议时,如何建立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倒闭所带来的广泛影响的制度,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在最终的巴塞尔协议III文件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制度便是规定了惩戒机制,一旦银行经营不善,股东,债券持有人,甚至那些存款超过保护上限的储户应该共同承担这个损失的责任。

据参加巴塞尔协议谈判的人士透露,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认为金融机构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自负风险,大力推进了该政策的落地。

然而在硅谷银行事件中,美国却首先打破了规则,隔离了储户的风险,违背了风险自担的规则基础,引发了欧洲在内金融监管官员的广泛质疑。

前英格兰银行副行长保罗-塔克在一份公开信中强调:”如果有一家大型区域性银行倒闭,这种不确定性会造成当局诉诸纳税人救助的可能性,以控制对区域和国家经济的干扰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损失。

美国声称,硅谷银行的倒闭不会对纳税人造成影响,因为其他银行将承担救助未投保储户的费用——超过可以从贷款人的资产中收回的费用。

然而,一位欧洲监管机构人士表示,这种说法是一个 “笑话”,因为美国银行可能会将成本转嫁给他们的客户。

他进一步表示:“归根结底,美国的救助行为本质是还是让富裕的资本家受益,而救助成本最终转嫁给普通民众买单,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根据美国国内的金融监管制度,硅谷银行原本有可能成为一家系统性重要银行,接受更严格的监管,从而避免目前的结局。

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出台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以及沃尔克规则,这些举措都旨在加强金融行业监管,其中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定义为资产规模5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

但是在2018年,经过国会投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一项决定,给予了美联储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将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标准从500亿美元上调至2500亿美元资产规模,使资产规模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免于受到最严格的制约。

这项议案遭到了前高级监管机构成员组成的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反对,他们公开警告美联储主席杰伊-鲍威尔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负责人杰琳娜-麦克威廉姆斯不要采取这一举措,称 “不清楚所有受影响的银行业务能否以有序的方式得到解决”。

然而美联储并没有接纳这个建议,一年后监督机构对资产在50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的银行采取了更为宽松的制度。

截止2022年末,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为2170亿美元,低于2500亿美元的门槛,被视为一家非系统性重要中小银行,因此可以不必遵守更严格的资本、流动性等监管标准。

尽管欧洲并没有公开反对救助行为,但是美国监管部门对于欧洲的态度心知肚明。

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华盛顿咨询公司Rock Creek Global Advisors的总经理Matt Swinehart说:”硅谷银行事件将破坏全球监管的互信机制,从而导致更大的监管风险。

一旦美国自身遇到了困难,他如果率先破坏了自身建立的规则体系,那所有参与者都会对这个体制的有效性产生疑虑。”

图片[4]-公开双标?欧洲监管质疑美国救助硅谷银行必要性-爱国者网

作者:陈济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86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