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还是父母不够狠。
很多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并不是智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有缺陷,而是单纯的坏,他们只是在爸妈面前话不多,在外面和乱七八糟的朋友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一个通宵,因此父母必须坚定一个认识:孩子故意不和父母沟通,就是惯坏了。
究其根源,孩子被惯坏无非就这三种原因:
1,过于丰足的物质条件导致孩子在精神上超越了父母的实际阶层。
比如一个家庭里明明父母每个月才赚三千多,但孩子每个月的生活费却高达1500,明明没有付出任何体力劳动,却凭空获得了快接近父母一半的钱财,而且他不用养家供楼供车,自然会拿这些钱吃喝玩乐。
家里的爸妈还在吃昨天的剩菜,他却在外面和朋友去海底捞;明明父母都用着包了浆的千元机,他却用着最新的苹果;明明父母身上的衣服穿了几年都不舍得换,他却三天拿一个快递,不要钱似的。
久而久之,孩子在精神上和爸妈就不是一个阶层了,父母的溺爱让他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剥削别人的快感,社会常识告诉我们,富人基本都是看不起穷人的,试问,看不起父母的孩子怎么会和父母说话呢?
因此我一直主张,现在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给他800元当生活费就够了,让他练练怎么精打细算,不用担心他钱不够,他没钱自然会给家里打电话,到时候他自然会放下架子,想不和父母沟通都难。
2,父母过度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导致孩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和父母产生物理疏离。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现在很多家庭里,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独立意识觉醒,不喜欢父母打扰,一到家就进自己的房间然后关上们,以为自己很有个性,再加上平时在中学又是住宿舍,更没机会和父母相处,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说上两句话,表面上是一家人住,实际上孩子和父母根本不在同一个家,所以在这个阶段,即使孩子没有经济来源,和父母也实际上处于分居状态了,能不疏远吗?
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别让孩子真正地拥有自己的房间,父母要强调自己对房子空间的绝对支配权,具体方案就是别让孩子关门,这样他在里面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后就不怕没话题了,要是冥顽不化,那就直接拆掉他的门,反正他还是学生,没收入,没本事自己出去住,不喜欢也得喜欢,不习惯也得习惯。
对了,这还有个小技巧,那就是父母平时把孩子从房间里喊出来的时候,一定要声音洪亮,语气严肃,这样才能对孩子保持震慑力,以上做法男孩女孩都通用。
3,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又不加以控制,导致孩子变得自以为是,听不进父母的意见。
世上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小孩能变得更优秀,有更好的前途,但很多家长往往一味顾着培养孩子的能力,忽略自身强者形象的塑造,导致孩子认为自己在能力上已经超越了父母,非但听不进任何意见,还对父母的人生规划不屑一顾,现在很多大学生就犯了这个毛病,以为自己学历比父母高就了不起,就聪明,从高考后选学校选专业到毕业后选工作选对象都自作主张,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
因此,如果做家长的不想自己权威扫地,就应该在孩子整个成长阶段不断塑造自己的强者形象,最起码要显得永远比孩子懂得多而且更有生活经验,但这里并非提倡父母真的要花功夫学习知识文化,没必要,毕竟平时赚钱养家要精力的,所以要讲究技巧。
什么技巧呢?要知道,孩子建立起体系性的自信是有个过程的,你只需要不断打断这个过程,让他持续陷入自我怀疑,就能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形象,这样就算你自己是中专,孩子出国留过学,他在你面前也要恭恭敬敬,最好的做法是利用吃饭时间,因为这是一家人每天固定的相聚时刻,肯定会说话,孩子一旦透露他自己的想法,马上进行驳斥,要快准狠,直击要害,直捣黄龙,说到他痛处,就算孩子不主动开口交流,家长可以主动出击。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